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借助網絡協同、遠程服務、供需對接等優勢,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效支撐。
網絡協同減少人員接觸
工業生產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有效提升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了用工密度,減少了人員接觸,加速了復工復產。一些工業互聯網建設較早、發展較好的企業,甚至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停工(人)不停產”。如寶鋼在上海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車間,多年來通過利用工業互聯網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現了不需多人值守24小時運轉的“黑燈工廠”,保證了疫情期間的高效生產。
工業APP提供遠程服務
面向用戶企業復工復產的迫切需求,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遠程服務,在大幅降低技術人員流動的同時,確保用戶企業穩產復產。如航天科技長征云利用工業互聯網在疫情期間為500多家工業客戶、近4萬臺設備提供7x24小時運維服務和技術支持,幫助近400家企業實現復工復產。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統計,疫情期間其成員單位開發了240款工業APP,絕大多數免費提供,為用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提供遠程服務。
供需對接提升醫療物資產能
疫情期間,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延展了醫用物資對接功能,匯聚各地信息,根據一線抗疫物資的需求精準匹配、拉動生產。如航天云網的“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防疫物資平臺”,將中石化的熔噴布產能與常州、蘇州、青島等地的多家大型口罩生產企業對接,每天熔噴布供貨超過5萬噸,生產醫用口罩超過45萬只。海爾推出“醫療物資信息共享資源匯聚平臺”,截至2月24日,已發布供應信息3400萬條,需求信息5700萬條。服裝企業依文公司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派單,帶動11家千人以上工廠以及近百家上下游企業復工,穩產率達到 80%以上。
延伸功能助力精準施策
疫情阻擊戰中,工業互聯網的理念、技術、產品、模式進一步延伸至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領域,為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手段。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利用工業互聯網,獲取240萬中小企業有效數據,日分析數據超過1億條,測算出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30%左右,克服了中小企業數據統計困難、統計不準的問題,為完善落實中小企業復產紓困政策提供了一手信息。江西聯通利用工業互聯網既有能力進行二次開發,幫助當地政府完成復工復產備案申報審批,企業可一鍵備案,主管部門可一鍵核準,還可以隨時查看全省多種復工復產數據統計情況,實時掌握進度,滿足快速復工的需要。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在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優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廣東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先行優勢,組織開發“一批戰疫云產品”、試點“一批產業集群”、推出“一批加碼政策”,助力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60%,規上工業企業工人復產率超過35%。北京通過財政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進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如利用“服務券”為中小企業購買工業互聯網服務進行獎補,鼓勵供應商減免費用。上海通過視頻方式召開工業互聯網專項月度例會,助力企業在疫情期間有序開展復工復產,確保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穩步實施,推進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
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橫向看
(1)提升效率。5G時代,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價值還是非常巨大的,通過機器和機器的連接,機器可以獲得更豐富數據,通過將這些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機器可以自動判斷如何提升效率,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2)降低人工成本。例如,如果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安裝大量傳感器,就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實時監測流水線的生產情況,就不用安排工作人員去巡檢,降低人工成本。
(3)避免突發損壞等事件。傳感器也可以監測設備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設備運行中的問題,及早保修,避免設備損傷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縱向看
(1)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加強,提升生產效率。在電子制造業,上游的電子元器件和材料工業可以和下游的設備公司協同開發,通過數據云傳輸的方式,讓下游企業實時了解上游企業的庫存和產能情況,提升生產效率
(2)更專業化分工。之前人工檢修機器,可能需要一個工作人員同時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設備的溫度,設備的磨損情況,這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通過大量傳感器的使用,將由不同傳感器檢測不用指標,極大降低人工的成本。
工業生產的模式將發生根本改變,從目前的生產什么就消費什么轉變成按需消費,實現按需定制化生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這就需要海量數據和通信網絡支持,在云端實時傳輸數據。比如在服裝行業,目前基本可以ZARA、HM等公司目前基本成產幾百款衣服,每種衣服有幾萬件庫存,未來可能根據消費者需求情況,生產幾萬款衣服,每種衣服保持幾百件庫存,消費者的消費數據實時傳輸回工廠,工廠不斷調整產能,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生產不同的產品。
5G對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影響
5G能夠不僅具有有線通信網絡平臺,而且還具有無線通信網絡平臺,所以在現階段相對比較開放的環境中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其實5G最大的驗證就是能夠實現通信的移動、服務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以及鏈接的廣闊化,這些特征不僅可以運用通信方式將任何事物之間有效地連接起來,而且還可以進行實時的監控、管制,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數據交流更加便利、快速、安全、準確。
而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將互聯網和工業制造產業結合起來的生態體系,它可以進行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所以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和發展范圍較廣、涉及的內容較多,有的甚至可以超過人們的想象。而且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必然會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例如,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相關工作人員對處理信息數據的能力和范圍,而且還完美地實現了工業設備和工業軟件的有效整合。但是根據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軌跡就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一直局限在制作業上,這主要是因為工業互聯網一直在應用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一直使用的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因此,工業互聯網應該加強與5G系統的聯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擺脫工業的束縛。
結 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工業產品的需求不斷朝著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工業互聯網和5G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相應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快速,最終成為一個可以動態變化的工業生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