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9年,制造業整體困難加劇,從全年制造業PMI走勢來看,有8個月PMI指數低于50%的分界點,頻繁、持續性PMI指數跌破枯榮線,顯示了中國制造業當下面臨的嚴峻形勢。
據統計局發布數據,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995.5億元,同比下降3.3%,其中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1903.9億元,下降5.2%;同時,制造業投資創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低,2019年制造業投資增速僅有3.1%,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6.4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雖然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1和2.7個百分點,但制造業行業分化明顯,沈陽機床更是在2019年破產重組。
雖然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企業入圍129家,數量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強的問題明顯,中國銀行業公司所賺取的利潤占全部中國公司利潤的47.5%,如果不計算11家銀行的利潤,其他108家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9.2億美元。同樣在不計算銀行利潤的情況下,美國其他113家企業平均利潤高達52.8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中國企業的近3倍。除了盈利能力與世界領先水平有差距,在高科技等領域上榜的企業還比較少。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李克強總理1月3日主持召開2020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首個議題就是確定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的措施,穩定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指出,要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建,與補短板、惠民生結合,釋放國內市場潛力。同時,多個部委在部署今年工作重點時也提到制造業的發展,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工信部提到,著力穩定制造業投資,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等等。財政部指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建立與支持創新相適應的政府采購交易制度、成本管理和風險分擔機制。
為了推動制造業的發展,2019年,我國啟動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舉措,聚焦實體經濟,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也有效激發了企業發展信心和創新活力。雖然2019年年內經濟有所波動,但下半年緩中趨穩態勢逐漸顯現,年底指數有所回升,進入2020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0%,位于臨界點。指數變化顯示,經濟運行雖然仍有下行壓力,但積極因素持續累積、逐漸顯現,平穩發展基礎不斷增強。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春節假期被迫延長,企業停工停產,遭受巨大沖擊。然而,這些影響只是短期的,不影響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大勢,中國經濟依然擁有強大的抗壓韌性和巨大的增長潛力。
e-works認為,這場突發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將對制造業的發展走向產生一定影響的同時,也將促進我國制造業實現變革。未來制造企業將會更加注重對HSE(健康、安全與環境)的管理、將更加務實地推動智能制造、更加主動地擁抱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生命科學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智慧交通的理念將全面更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