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20/5/11 瀏覽次數:262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ERP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目前,在我國ERP所代表的含義已經被擴大,包含用于企業的各類軟件,如銷售、營銷、庫存、采購、生產、車間、財務、辦公、人資及統計分析等統統被納入ERP的范疇。它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范圍去優化企業資源,是基于網絡經濟時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統。
供應鏈系統是一套面向制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供應鏈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制造數據管理、計劃排程管理、生產調度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心/設備管理、工具工裝管理、采購管理、成本管理、項目看板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底層數據集成分析、上層數據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塊,為企業打造一個扎實、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協同管理平臺。
ERP是一個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共享與利用的系統。通過信息系統對信息進行充分整理、有效傳遞,使企業的資源在購、存、產、銷、人、財、物等各個方面能夠得到合理地配置與利用,從而實現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廣義上講,供應鏈管理都是在ERP的框架下運行的,都是ERP的子集或交集。供應鏈是對ERP的計劃的一種監控和反饋,供應鏈其實是ERP業務管理在生產現場的細化,ERP是業務管理級的系統,而供應鏈是現場作業級的系統。所以,很多供應鏈管理軟件都會與工業設備,通過工控技術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再上傳給ERP系統進行業務狀態改變和業務指令處理。
工廠ERP系統與供應鏈是企業實現全面管理規劃的重要組合,前者在于對整個企業與集團企業間的全面管控,后者重點在于車間現場的管理,二者看似頗為相同,但在實際的管理上還是有區別的。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管理范圍的不同
ERP是對整個企業或企業集團業務的管理,而供應鏈的管理是針對車間或生產分廠的。即使是功能最完備的供應鏈系統,對整個企業來說,也只是提供了一個比較狹窄的視角,缺乏管理層管理和決策所需要數據的寬度和深度。
管理對象的不同
ERP是對企業整個運營資源(人、財、物)的管理,強調物流、資金流的統一,也即所謂的“業務財務一體化”。供應鏈的管理則更集中于生產現場資源,即設備、工藝、物料等。
管理內容的不同
ERP管理整個企業的內部價值鏈和供應鏈,即銷售、采購、生產、庫存、質量、財務、人力資源等,強調所有這些業務的整合,強調計劃(銷售計劃、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等)的協調和控制;供應鏈主要管理生產的執行,包括生產質量、生產作業調度、生產實績反饋等。
管理時效有別
ERP對計劃和業務管理的時間區段比較寬,以年、季、月、旬或周、日為單位;由于對生產現場管控的需要,供應鏈的管理更加細致,管到日、班、小時。在ERP系統產生的長期計劃指導下,供應鏈根據底層控制系統采集的生產實時數據,進行短期生產作業的計劃調度、監控、資源配置和生產過程的優化等工作。
綜上所述;以上四點可看出,供應鏈和公司ERP體系既有分歧,也要高度的關聯性。只要將二者高度集成起來,各司其職,才能為公司帶來最優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來源:
上一個文章:ERP系統對企業的重要性
下一個文章:ERP系統是生產型企業的好幫手